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Proe教程

ug和proe的比较误区辨析

时间:2010-11-16 15:48:21 来源:未知

首先我要声明,我没有真正用过ug(上一次摸过ug得追溯到8年前),对于ug的了解可以说只是根据一个软件的正常发展规律来猜测,如果有说的不准的也正常不必太较真。不过,本文也无意于就软件的具体功能做比较,只是想对一些不负责任的说法提出自己的异议和看法。
因此严格的来说,本文并不是proe和ug的比较,而应该说主要是针对proe的一些非客观说法所作的一点抗辩,想喷口水的也请先耐心看完再说。

1.proe是全参的,ug是混合建模非参有参通杀,因此更自由更强大
这个论调几乎都成了不少ug用户的口头禅了。基本上,可以认为proe是全参,ug是混合建模也是没错,但是如果说混合建模就一定更强大却是不然。我还是想引用前面的说法:
很多人都想当然认为UG的混合建模就是天生的优势,实际上ug的混合建模多少都有无奈之举的成分在内,因为在参数化技术使用之前ug已经作为一个成熟的CAD软件存在n年了,老客户自然也不少了;更关键的是,这些早期的老客户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巨头,得罪不起,软件怎么改还得照顾老用户的使用。而另一方面,一个这么大型的软件,要想全部推翻重来参数化这是不现实不可能和白痴的。工作量是一方面,老用户的习惯是另一方面,而技术又是一方面,所以一步步改进是明智之举,而在这改进过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所谓的混合建模,或许它在某些场合确实有点优势,但整体来说真的难说这是它的优势。
对于UG来说,也正是可以顺水推舟推销混合建模的概念了 (纯属个人推测,无事实根据,但有可能)。
无疑这样会造成软件的越来越臃肿,可能一个功能就会保留多个指令(一方面安全起见保持向下兼容,一方面还是照顾老客户的使用),表面上看来这是功能强大啊,方法很多,但实际上却也可能过犹不及,因为作为软件就应该只保留一个最好的指令推给用户而不是放一堆过时的不过时的指令给用户选择,说的难听点,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完全没有概念的用户他又该如何选择,只好碰见哪个用哪个了?这不是自由,而是散漫。做软件的就应该把所有用户当傻瓜,要把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优化出一条最佳的设计路线提供给专业用户走,这样用户才可以花最短的时间到达目标,不能让用户爱怎么走就怎么走,那样迟早他会迷路(这个说法前几天偶尔在网上也看到貌似solidworks的老总也这样说过),对于大部分的新用户来,他在利用工具的时候也是最迫切需要前人的经验和知识。这就好比你是卖刀的,结果就放一堆铁和一把锤子,对客户说,喜欢什么?自己打吧。自由是自由了,可是我既然自己打我要给钱你这卖刀的干啥啊?而对于那些资深用户,他已经有翅膀会飞了,实际上不管你是否设好路线,其实都无所谓了,有路线他也未必照走,他要想去哪他可以选择飞,自然也无所谓束缚与否了。德国日本民族的高效也正是来源于他们刻板认真的遵循所制定的规则和流程。追求高效不正是我们技术设计者的理想吗?
大家都知道功能强大全面均衡的软件好,但是没有人知道做到什么样的均衡才是最好,这个程度把握不好,就会把一个软件沦为大杂烩。冷兵器谱上,有很多兵器为了增加各种各样的攻击特性而附设了很多配件,比如流星锤、三尖刀,这些都可以认为是混合建模的范例,但是真正的王者却永远是最简单最专一的武器:剑!。
这一段文字,我没有诋毁或贬低ug和ug混合建模的意思(虽然我多少有点看法),ug未必是三尖刀,proe也未必是王者剑,我所要阐述的是想当然害死人。混合建模并不具备对参数化的优势。至于现在兴起的同步建模或其它类似的技术,可以称之为参数化二代技术,因为都是刚起步,一切尚有待实践和应用验证,我们姑且拭目以待。(更多精彩源自无维网www.5dcad.cn

都说全参是一把双刃剑,实际上混合建模亦然--恐怕该说是多面刃。


2.几乎每个使用ug来打击proe的人都会大声的说,当一个产品非常复杂非常大型的时候(比如飞机汽车),所有的参数化都没用了。

我不知道这样说的认是否真正做过这些所谓的大型产品,我估计很有可能就是一些完全没做过真正产品的人说的,又或者是自己所从事的设计工作本就是超过他驾驭能力的(这在山寨化的中国设计领域来说是很正常的),参数化此时对他来说已经是可望不可及的了。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当一个产品非常大型的时候,没有参数化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设想·成千上万的传动零件如果没有参数化来装配和控制,这样的设计和修改工作无异于回到图板时代。或许这些人会认为这么一个大型产品不可能弄个总装配然后再生-----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是对于一个复杂的大型产品来说,它的设计层次或者说是装配层次是有很多级的,具体到各级的底层子装配,肯定都是参数化的(比如说一个发动机都是非参设计的,我是绝对不信的)。而这种参数化是具有内部封闭的特点,也就是它的参数化会想办法封锁在子装配内部,当子装配通过参数化的设计解决了自己这一级上的配合问题后,而在它参与到顶级装配的时候,就可以只发布或参考自己所必须发布或使用的参数而不需要再生自己内部的参数,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参数的计算量。---实际上,大型产品的坐标对齐的方式也是参数化的一种。#p#分页标题#e#

我也明白这样说的人其实停留的是更低一层的设计上,他们通常针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外观;姑且不论是否可以全参实现,就算确实这个时候全参可能没有优势,但是一个模型要想变成非参那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过是举手之劳。又或者有人说,但这个时候对非参模型的修改proe就完全比不上ug了,姑且也假定这个命题成立,把这个外观的构建放到整个产品设计和制造环节,你就会发现这不过是占时间量非常小的一个环节,更大量的工作是在于内部的错综复杂的传动、配合的设计工作上,如果说为了节省一点小时间而需要耗费大时间,无异于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又或者有人说,ug也可以参数化啊,这不正是混合建模的好处吗?
只是,不要忘了:有和做的好是两码事;如果说两个方面都做的很好,那自然是最好的,但是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这其实也是造成现在百花齐放局面的原因。
同样,我这一段文字也并没有否定ug或者混合建模的意思,我要说的是参数化不管是在产品规模有多大多小,都是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的,甚至可以说,规模越大价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