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CAM

多角度透视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11-02-28 10:31:53 来源:
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呈现持续小幅升值走势,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5%。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和不利影响同生共长,但除了对就业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大之外,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相反,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在实践中,当局需要科学把握汇率调整的方式、幅度和时机,尽量减轻汇改对出口和就业的冲击,同时加强与其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地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需要。
  一、对宏观调控影响总体偏积极,但不宜大幅升值
  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总体上说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和要求,增强了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但汇率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需要其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人民币汇率亦不宜大幅升值。
  1、汇率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杠杆,通过与国内货币政策相配合,不仅可以调节国际收支,还可以调节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表面上看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其实政府的干预有着重要作用,如日元贬值正是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的主动措施;美国也是如此,当美国经济扩张时,政府就采取强势美元政策,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当经济萧条时,美国政府就采取弱势美元政策,汇率的升降完全以经济需要为转移。合理调节汇率对经济增长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等于放弃了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不利的。
   2、升值增强了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更多的国家或居民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这使得人民币具有了变相的举债功能,即我们只要多支付人民币,就能够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获得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支配使用权。通过升值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会缓解国内资源瓶颈。中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使中国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
  3、对汇率的适度管制可以保证金融市场的安全。在目前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交易量和交易币种,都还是受控进行的,同时与其他币种的交易价格范围也是官方法定的,而不是随市场供需自由浮动的。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针对人民币的外汇市场炒作,但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由于人民币交易量和交易币种的受控性,使得人民币的市场价格浮动幅度相当小,这对于外汇市场上像量子基金那样虎视眈眈的国际炒家来说,简直无机可乘。由于人民币相对于其他币种不存在支付性难题,一般都只能作为外汇市场上炒家们用于攻击非通用性货币的工具,而难以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因而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4、浮动汇率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已经受到严重伤害,面临的局面越来越被动。我国巨额“双顺差”造成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大量投放人民币,同时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要考虑中美利差因素,这都会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此外,由于经济全球化及资本的可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考虑外国政府、经济主体可能的应对措施,如果外国政府采取报复措施或者对冲措施,政策效应就会被削弱甚至适得其反。
  按照Mundell-Flemming模型,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按照这一原则,在目前我国相对自由的资本流动前提下,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为冲销外汇而被动发行的基础货币数量减少,可使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使得我国金融当局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吸引利用外资及保证经济增长等方面拥有更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宏观调控需要。
  5、汇率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其它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是“双防”,对汇率的调整也必须服从于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符合当前的调控方向,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其他货币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以形成调控合力,否则政策效应会相互抵消。本来提高利率是控制投资、物价最有效的手段,但中央银行由于担心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而不敢升息。利率的调整与否取决于国内经济的需要,而不是考虑汇率是否稳定。我国利率的调整也应以国内宏观调控的需要为转移,而不应过多考虑对汇率的影响。
  6、人民币汇率适度升值对经济影响较小,但不宜大幅升值。绝大多数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人士都拿日本做例子,认为日本经济持续十多年的低迷就是日元升值造成的。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造成日本经济持续十多年低迷的真正元凶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股票市场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东京日经平均指数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38915.87直线下挫,到2001年9月10日跌至10195.69点的最低记录,10年间东京股市损失市值达300万亿日元以上。日本地价也从1992年以后持续下降,到2001年初商业用地价仅为1999年9月的18%,居住用地价比峰值时期下降了约70%,蒸发掉的资产总值约为800万亿日元以上,相当于2002年日本实际GDP的1.6倍。泡沫破灭导致企业负债恶性膨胀,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急剧增加,世界性技术进步加剧了过度设备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使日本经济陷入严重的供给过剩。
  但人民币大幅升值对经济的危害也是致命的,并不足取。
  (1)总体上说,本币贬值更有利于经济较快增长。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虽然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但人民币贬值的作用也绝不可小视。战后美国的经济扩张及上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高增长,美元贬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尽管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技术、品牌、质量等)之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
  (2)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威胁。截至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5282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是存在机会成本的,将外汇储备用来投资可能带来的综合收益就是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此外,保持大量超额外汇储备还要承受美元贬值可能造成的汇兑损失。
  (3)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出于逐利的本能,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吸引大量境外热钱的涌入,尤其是在大幅升值的预期下。热钱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将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推高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造成泡沫的“膨胀”,为日后金融市场的动荡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