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ThinkDesign 2009独特功能概况。
ThinkDesign2009在继承原有各版本优势技术的同时,在实体、曲面、钣金、工程图等方面均增强或新增许多功能。本文将对ThinkDesign2009的新功能及ThinkDesign的部分传统优势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框架
“框架”是ThinkDesign2009新增的一个功能,它将帮您快速的完成框架类零件的创建。框架的应用大致分为两步:1)创建路径;2)添加构件。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对框架功能进行简单介绍。
(一)创建过程
1、创建路径
创建路径是创建框架类产品的第一步骤。路径即框架类产品的抽象结构,表现为多条相连或相交的直线段。这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快速勾勒空间结构的方法,而不必过多的考虑构成框架的具体材料。在ThinkDesign2009中,可以在“3D草图”环境下,快速的完成三维路径的创建,图1-1便是在该环境下绘制空间轮廓,它代表了框架的空间结构。
2、添加构件
创建完路径后,执行菜单命令“插入”/“框架”/“构件”命令,或单击框架工具栏上的按钮,并可启动“构件”命令,此时在图形区的左上角将出现如图1-2所示的命令选项列表。在该列表中可以完成框架构件的所有设计。
选择图1中上部四条边作为第一个路径,在该路径上我们将使用相同的构件。打开“直线”/“截面”下拉列表,可看见ThinkDesign2009提供了许多预置构件,如图1-3所示。选择“Rectangular Tube”我们将添加一矩形截面管材。
单击“截面”选项前的“+”号,系统将弹出如图1-4所示构件规格列表,系统将列出所有可用构件规格。本例选择“100x60x4”项。
此时,构件的预览会显示在选定的路径上,如图1-5所示。
在图1-6中,可以看到在构件的端面有许多对齐的锚点,可以选择相应的锚点到路径上,本例中选择中间锚点与路径对齐。同时,在构件的端面还显示一条橙色的弧线,拖拽该弧线可以调整型材的放置姿态,本例中将放置角度设置为14°。
图1-6
打开“更多选项”/“连接类型”列表。如图1-7所示,系统给出了构件的3种连接形式,选择某种类型,相应的预览会显示在模型的预览上。
三种连接类型的图形说明可见表1-1.
本例中选择“斜接”。勾选“更多选项”下“插入组件”选项(如图1-8所示),构成框架的每个构件将以“零件”状态存在。如果不勾选该选项,每个构件将以“特征”状态存在。
单击应用按钮,此时模型如图1-9所示。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可在底部添加一个“工”字截面的构件,连接类型依然选择“斜接”,完成后的模型如图1-10所示。
最后,我们将给链接上下框架的立柱添加构件。这次我们选择“圆管”作为构件,圆管规格为“42.4x3.2”,连接类型选择“第一面”或“全部面”。完成后模型如图1-11所示。
此时每个立柱的上下端面已被系统自动切除,如图1-12所示。对于完成后的框架,仍可通过“修改框架构件”命令重新定义。其过程与添加构件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二)小结
从以上的建模过程中不难看出,ThinkDesign2009的框架功能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丰富的构件库(用户也可以对其自定义);
·可按选择的连接类型,自动创建接头形式;
·同一框架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构件。
结合ThinkDesign的“智能对象”功能,框架功能特别适用于钢结构件、框架类工装以及其它桁架类产品的设计。
二、智能对象
智能对象是ThinkDesign的传统技术亮点,ThinkDesign 2009继承了该技术优势。由于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在这里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一下。智能对象是ThinkDesign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它可极大的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下面仍然一个实例对智能对象进行一下介绍。
(一)应用介绍
图2-1所示为某一产品的覆盖件。考虑到安装,在其内部要添加一些连接结构。现已完成了连接柱的外形轮廓,我们的任务是完成全部连接柱的完整的结构设计。
如图2-2所示,一个连接柱的常规建模过程大致分为三步:1)创建拉伸实体;2)添加拔模斜度;3)添加连接孔特征。对于任何一种覆盖件来说,类似的连接结构的都不会只有一个,如果每个连接柱都按照上面的方法创建,显然有些单调和麻烦。设计师们喜欢的是有挑战性的、创造性的工作。有没有办法使得以上结构的创建变得简单呢?智能对象可以做得到。
图2-3显示的是ThinkDesign的智能对象库(位于图形区的下部)。在这里系统预置了好多常用结构,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新的智能对象。我已事先定义好了一个创建连接柱的智能对象(图2-3中圈起的部分)。使用时,只需将其拖拽到图形区的相应轮廓上即可。
图2-4显示的是完成后的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到,所有连接柱的形状并不相同,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加一个半圆形的。而所有这些结构的创建用的却是同一个智能对象,这就是智能对象与其它CAD软件类似功能的鲜明区别之一:自动适应轮廓形状。
以上看到的是利用智能对象创建特征的一个实例。而实际上,设计过程中的草图、特征、零件、装配体,四个层面的对象都可定义成智能对象。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装配结构的智能对象的应用。图2-5所示的为一个简单的钻模,现只剩下最后一步:可换钻套的添加未完成。下面要做的完成可换钻套的设计。
在图2-6所示的智能对象库中,已事先定义好一个可换钻套的结构,它由一个可换钻套及一个螺钉组成,是一个典型的装配结构。下面便可将其直接拖拽到图形区中相应位置,只需选择放置面及放置点即可,如图2-7所示。
图2-6
图2-7
图2-8所示的为完成后的效果,已在钻模顶板上完成的一个可换钻套及一个螺钉的添加。将其隐藏掉,可看到在顶板上相应的光孔及螺纹孔也创建出来了。
图2-8
图2-9
(二)小结
与其它CAD软件类似功能相比,智能对象具有以下连个鲜明的特点:
·自动适应轮廓形状;
·可以是草图、特征、零件及装配结构。
智能对象的应用可以1)极大的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2)共享劳动成果;3)制定公司的内部标准等。
三、交互建模技术
交互建模技术是ThinkDesign2006便发布的功能,由于其巨大的应用价值,这里不妨向读者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交互建模技术或简称为ISM技术,是Extech公司针对以往中间格式的无参模型无法修改的问题而推出的。它的推出解除了历史特征对重建模型的限制。
(一)应用介绍
图3-1所示为某个铸造车间从上游厂商得到的一个中间格式的模型。该模型的产生是由于两家CAD系统的不同,而不得已进行的转换;或者是上游厂家出于技术保密的目的故意进行了去参处理。
一般来说,由于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这种中间格式的模型对生产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而ISM技术,由于突破了历史特征对重建模型的限制,因此可以处理这种无参模型。下面即将介绍的便是对铸件进行结构简化的实例。
出于简化工艺的目的,现预对模型下部的加强筋结构(图3-1中被圈起的部分)进行简化处理。
删除底台
启动ISM的“移除面”命令,选择铸件下部的底台,单击“应用”按钮,便完成了第一小任务,整个过程及处理前后的变化如图3-2所示。这里使用“移除面”命令删除了一个已有的的结构特征。
2)删除圆角
仍使用“移除面”命令,删除立筋的两侧圆角。整个过程及处理前后的变化如图3-3所示。
3)加厚立筋
考虑到保证铸件下部的强度,使用“偏移面”命令增加加强筋的厚度。整个过程及处理前后的变化如图3-4所示,这便完成了对一个原有特征的修改。
4)添加圆角
启动实体建模命令“倒圆角”,选择立筋的两侧棱线,重新添加圆角特征。整个过程及处理前后的变化如图3-5所示,这便完成了对一个新特征的添加。
以上便展示了使用ISM技术,删除、修改旧特征,使用实体命令添加新特征的过程。对于ISM技术的处理过程,在ThinkDesign的历史树中是有记录的(如图3-6所示),对于不满意的地方仍然可以进行重新定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ISM技术虽然是针对无参模型提出的,但实际上,它也可应用于ThinkDesign本生的有历史特征的有参模型。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二)小结
ISM技术既可以用于无参模型的修改也可以用于有参模型的处理。它的提出解决了:
·无参模型因为导入的文件缺少历史特征而无法修改的问题;
·对于有参模型,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零件的建模过程,更不必担心尺寸修改引起的不良后果。
ISM技术极大的增强设计的创造力和产出。
总结
ThinkDesign2009作为ThinkDesign的最新版本,继承了ThinkDesign原有各版本的优势技术,同时还不断针对世界各地的用户、特别是中国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随着ThinkDesign的不断发展,它必将不断推出革命性的建模技术、越来越贴近中国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帮助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创新。
相关文章
- 2021-09-08BIM技术丛书Revit软件应用系列Autodesk Revit族详解 [
- 2021-09-08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用书 AutoCAD2004
- 2021-09-08EXCEL在工作中的应用 制表、数据处理及宏应用PDF下载
- 2021-08-30从零开始AutoCAD 2014中文版机械制图基础培训教程 [李
- 2021-08-30从零开始AutoCAD 2014中文版建筑制图基础培训教程 [朱
- 2021-08-30电气CAD实例教程AutoCAD 2010中文版 [左昉 等编著] 20
- 2021-08-30电影风暴2:Maya影像实拍与三维合成攻略PDF下载
- 2021-08-30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案例教程中文版AutoCAD 建筑设计案例
- 2021-08-29环境艺术制图AutoCAD [徐幼光 编著] 2013年PDF下载
- 2021-08-29机械AutoCAD 项目教程 第3版 [缪希伟 主编] 2012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