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CAD教程 > CAD教程文章

对CAD技术的看法

时间:2008-07-24 09:10:33 来源:
1.设计与绘图   
 1.1 所有的设计都要画图,是必然,但也很奇怪
    设计总要绘图,是必然,是迫不得已。一个工程师无法记住自己的设计(那怕是较简单)中的全部细节,图形表达就是唯一可能的方法。 这些图首先是给设计者自己看:为了记住、研究和配凑设计自己的构思。 其次是给别的工程师看,为了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合作完成设计。 最后是为了给制造者看,为了将设计意图在制造车间变成实际零件。 在设计的全过程中,构思的原始冲动是三维概念,这是毫无疑问的;设计实施之结果是三维实体,这也毫无疑问的;但是,在传统的设计中,在这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竟然全是二维的图形表达。这种颠过来在倒过去的现象大家早已习惯了,似乎是天经地义。为了能够比较完满地做到这一点,许多学者还费尽心思,为我们制定了工程图表达标准,在学校里,用200多小时训练学生,忘记人类的三维描述习惯,重新建立二维投影的新表述规则,并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这些表述技术。放着现成的原始三维构思不用,偏要人为制定二维投影规则,这是不是挺奇怪?

    1.2 用软件绘图,是必然,但也很奇怪
    在CAD技术处在幼稚阶段的昨天,由于三维造型能力很差,不足以表达大部分设计构思,用AutoCAD R9以下的软件介入设计,也就是代替手工绘图,这是必然。 但时至今日,软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多数用户那里,一提起CAD,人们仍然先想到代替手工绘图,而不是有效的全面辅助设计。以至于许多机械设计部门的领导问我,过去我们用纸绘图,现在用计算机了,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设计过程来看,真的没多少不同。在纸上不好办的事,现在仍然不好办;图纸画得规范、漂亮,而设计质量却没有提高多少;仅从绘图来看,提高了一些效率,可考虑到软硬件的投资,日常消耗品的投资,这点效率似乎很不够,你很难说清楚这笔投资的回收期多长,能否在系统技术折旧到期之前有盈利... 所以,仅仅是计算机辅助绘图,并不能够提高设计质量,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关键问题。但是,许多人在这个计算机绘图(或称之为“电子图板”)上,已经投入并且想要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果你同意我上面的分析,一定和我一样感到很奇怪,他们怎么了?

    1.3 二维绘图中的设计难题
    诚然,上述二维计算机绘图对于普及CAD技术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对进入更高层次的应用,十分必要的技术准备。但是,CAD的应用结果应当是:提高设计质量、传播和保存设计经验、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试制成本、提高设计管理水平... 总之,是源于传统设计、高于传统设计。而事实是到现在为止,二维的微机机械CAD技术没能解决设计中最别扭的几个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机械工程师,自我感觉绘图的能力不足,需要有人帮着绘图,我就想问这个工程师:“你还会做什么?你的看家本事最起码就是画图了!” 在传统绘图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们感到最别扭的、最影响设计质量的、最需要有人辅助的几个问题是什么?常见的可能有下列几项:#p#分页标题#e#

    1〉复杂的投影线生成问题
    对于铸锻件毛坯的零件,设计师常常在绘制二维工作图时相当头疼。相贯线和截交线画不明白,甚至得找木型工审图。实际上这个零件在他脑子里不知想了多少遍了,早就想透了,就是表达不明白。对于某些细节(比如铸件上的一些交*线上的过渡圆角)不容易在头脑中构思清楚,想用画二维图来辅助求出投影,更难以解决。因此常有这样的事,设计师在新产品试制成功后,对着真零件反过来修改自己的设计图。#p#分页标题#e#

    2〉漏标尺寸,漏画图线的问题
    就是经过几个人的审校,漏标尺寸的事仍时有发生。而且设计师在这个设计中独创的地方越多,审校的人对这个设计的构思越熟悉,漏尺寸、漏图线就越难防止。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机构的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的分析讨论问题
    如果是平面运动机构,事情还算好一些,即使图上的尺寸位置不太准,总有个有效的定性分析,对于空间运动,就没有好办法了。为了避开这个难题,人们在设计中总是先考虑容易设计的平面机构,而尽量避开空间机构,虽然在许多设计中,明知道空间机构可能会更巧妙,更优化。

    4〉设计的更新与修改问题
    传统的二维设计是一锤子买卖。如果要更新或修改,就要重新绘图,一般规定不可以打补丁(多数设计部门是这样要求的)。尤其是多视图零件,在修改设计时,零件的表达和它的有关设计参数无法完全放在一起,当然也没有直接的关联,这些技术资料的保存和更新都十分麻烦。虽然二维图形在AutoCAD中有较方便的修改方法,但是由于是对表达“图线”的修改而不是对设计“概念”的修改,仍然是相当麻烦,相当不可*的。

    5〉设计工程管理问题
    这里所说的是对设计的管理,不仅仅是对图纸的管理。我们一些CAD用得好的单位,已经有几千个DWG文件,而且在继续增多。这些文件中除了图形信息外,还会有大量的设计参数等非图形信息,它们按装配层次关系有一种复杂而有序的关联。能否将传统设计中的管理模式用在CAD系统中? 用二维绘图解决上述问题,说不可能解决,似乎太过分了,但至少是相当困难。这是因为在二维图的数据结构中,没有足够充分的原始数据,也无法组织和使用这些数据。要知道,二维工程图表达并不是设计构思的完整表达,也不是设计构思的真实表达。这样的图样必须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熟记表达规则)才能读懂,数据的提取必须由读图的人按照许多规则进行解释,他才能了解绘图人的意思。就是说,二维工程图的生成和认读,总也离不开“人”。而计算机应用的最终目标就是没有“人”的参与,也能自动分析和使用上游下来的设计数据。矛盾之处就在于此。

2.二维图形参数化    2.1 二维参数化的局限性
    二维参数化是针对上边的分析,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解决方案。记得当时开发商们将二维图形参数化软件炒得火热,同时也有不少软件商引进了一些国外的二维图形参数化软件来推销。似乎二维参数化,是有效的CAD应用解决方案,企图使这种通用的二维图形参数化来解决前面讨论的矛盾。 这种技术方案的核心目标是:用程序训练计算机,企图使她象工程师一样生成和认读二维工程图。可是这些程序设计者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计算机永远也不会成为电脑#p#分页标题#e#。永远!开句玩笑,也许是港台地区把计算机叫做电脑,因而影响了他们吧。顺便说一句,工程图纸扫描矢量化处理的软件设计者,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从二维工程图的生成来说,一个视图的全面参数化已经十分困难(当然不是指键槽、花键、台阶轴这类的简单图形),如果建立多视图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参数,就更加困难。这样,用有限个参数驱动整个零件图,就是极难作到的,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一个设计师只能用嘴,指挥一个仅会使用制图工具的傻小子,绘制他的设计图。 二维参数化技术中,多视图之间的关联是必须作到的;同时系统必须能识别在此基础上的用户错误,比如用户要求将内孔直径改成大于外圆的时候时。只有作到了这些,才能实现真正的二维工程图参数化。而实际上,我看到的这类软件,没有一个能够达做到的。

    2.2 二维参数化的可用性
    当然,如果把问题降低为:生成和管理专业设计中使用的、参数化的二维标准件图形库,情况真的就好多了,因为这类问题的数据结构是有限而且确定的。适合这样做的题目有很多,例如:组合机床设计、夹具设计、量具设计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现场使用效果也很好。 最令人可惜得是,这种观点至少提出来有八年了,没有见到那个开发商认真地做出来。就连合格(我说的合格,可不只是辅助绘图)的GB常用标注件库你都找不到。 如果再换一个角度看二维参数化,也就是进行“二维专业设计整套图参数化生成”,就会有另外一番天地。由于这样的需求范围窄(比如装配工具设计中的棘轮扳手总图和有关零件图),数据相对确定,就有可能很实现“用几个关键设计尺寸驱动全套设计图”。如果这样的程序都是由对这个设计很熟悉的工程师亲自动手或者直接指导下写的,还很容易达到具有专家经验的高级设计水平。在一汽的许多设计部门,这样的专业软件正在继续生成和普遍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差错,提高了设计质量。 可见,二维图形参数化这个技术模式,有她的用武之地,并且已经取得了明确的效果。但是,这是一种“检索设计”的设计工具,对于新产品开发,则力所不及。#p#分页标题#e#
2.3 设计还是绘图
    CAD技术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有很长历史、涉及到了一些领导者和权威们的争论:“究竟什么是CAD的D,是Drawing还是Design”?设计中肯定要生成二维工程图,但这是设计全过程的一小部分,是工程师最熟悉,也是困难最少的部分,并不是最需要有人帮一把的部分。所以CAD的D应当是Design。 为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有:
    1〉参加这个讨论的人,现场设计能力和设计经验到底怎样?真的都是有经验的成熟设计师吗?还是机械专业毕业,但从没有独立做过成套设计的准工程师?
    2〉微机CAD软件是较幼稚的系统,其能力较弱,事实上老版本的AutoCAD确实只会画二维图形。由于我国科普工作做得相当差,新知识传播通道太少,工程师在职进修的机会也相当少。
    3〉增值软件开发商手中的主要开发者是缺乏工程设计经验的大学生,说不清设计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可别小看这个“设计经验”,在这上边失之毫厘,在她编写的软件中就会谬之千里。最近出版的一本大学机械制图教科书,还在教给学生如何用C语言编程,驱动绘图机绘制直线、圆和简单的几何图样。在这样的教材教导下的大学生,不要说设计经验,连基本概念都有问题。
    4〉机械设计是各种设计中最麻烦,最不容易规范的,似乎能作得成的事也就是画二维工程图。
    5〉不少应用技术的推广者或者培训教师也没有真正搞清这个问题,自己也是设计经验不足,以其昏昏,如何能使人昭昭。 设计,有两种主要模式:创成设计和检索设计。只有以创成设计为主的条件下,才是我们自己的产品开发设计模式,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才有明确的经济效益。而检索设计主要是在已经成熟的设计方案基础上的提高,这是工装类设计的最主要模式。完成创成式设计的辅助,才是使用 CAD 系统的方向,才是具有明确经济效益的方式。 从传统设计过程来说,确实有抄图的成分,但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创建一个新的二维表达。比如说设计一根磨床主轴,在一开始构思时,自然说不清有几段台阶,各自多长,只是有了一个粗略的概念,很可能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这个初始概念下的参数,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等到了设计快结束时,这根轴的参数才明确下来,才能建立正式的二维工程图。因此,在一般设计中,总要经过方案草图、装配草图、零部件图、正式总装图、正式零件图… 这样的几轮绘图工作,很少有画完了零件图或装配图就完事大吉的情况。因此说二维图形参数化的方法是辅助制图而不是辅助设计。而对于一个机械工程师来说,绘制二维工程图是他的看家本领,要不要用计算机辅助真是无所谓。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图板还是用计算机,没有本质区别。 但,AutoCAD这个软件在二维图处理上,具有独特的、极强的几何设计功能,精度也极可*。如果将AutoCAD作为有限设计数据库来使用,在掌握了操作技巧或者用不太复杂的程序辅助一下,就能解决许多解析法难以解决的工程数据求解或是专业设计模拟这样真正的CAD需求,有效地提高设计质量。如果要在二维图形中真正进行辅助设计,这个CAGD模式确实是一条路子。比如笔者在1989年作为主设计研制的“圆形分布多轴钻削动力头CAD系统”软件,就将工程师六天的工作量减少到了半天。按设计任务单所列参数,输出六个数据就进入自动设计成图过程。在实用考核中取得了设计结果免检的信誉。这是在AutoCAD R9中完成的工作。可见,建立二维设计数据库,在二维绘图范围内也是很有应用潜力的。#p#分页标题#e#

3.从三维开始设计是必然趋势     3.1 三维设计还二维设计
    人在设计零件时的原始冲动是三维的,是有颜色、材料、硬度、形状、尺寸、位置、相关零件、制造工艺等等关联概念的三维实体,甚至是带有相当复杂的运动关系的三维实体。只是由于以前的手段有限,人们不得不共同约定了在第一象限(美国是第三象限)平行正投影的二维视图表达规则,用有限个相关联的二维投影图表达自己的三维设想。这种表达信息是极不完整的,而且绘图、读图要经过专门训练人进行,以便“纠正”人类头脑中原始的、关于几何形体表达的“错误”。 如果能直接以三维概念开始设计,在现有的软件支持下,这个模型至少有可能表达出设计构思的全部几何参数,整个设计过程可以完全在三维模型上讨论,对设计的辅助就很容易迅速扩大的全过程,设计的全部流程都能使用统一的数据,这是发达国家CAD的今天,也是我们明天的微机CAD。 从三维开始的设计,二维工程图的表达仍然要遵守传统设计的要求,因为加工、装配现场还不可能安装计算机系统。这样,支持软件必须有从三维生成二维工作图,并双向关联的能力;为了能在设计中配凑和修改尺寸形状,支持软件又必须有三维实体全面尺寸约束和特征修改能力。 这样才有可能建立充分而完整的设计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制件质量属性分析、空间运动分析、装配干涉分析、NC控制可加工性分析、高正确率的二维工程图生成、外观色彩和造型效果评价、商业广告造型与动画生成等一系列的需求都能充分满足,这才是对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的辅助,这才是有明确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CAD。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传统的以二维工作图为主的设计资料管理将变成三维设计数据的保存和管理,而工科大学的机械制图课就可以大幅度删砍,尽量保留学生的三维原始概念,二维工程图的画法也应随之大幅度简化。 在我国,近期内实现波音777那样的全数字化设计还不可能,但是在机械系统实施从三维概念开始的、基于微机的CAD是条件具备的,可以指望解决传统设计中前文所列的难点。这样作肯定会明显提高设计的质量,随之而来的是提高设计的速度。#p#分页标题#e#

    3.2 只有三维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创成设计的CAD
    许多二维参数化软件商告诉我,有了二维参数化,你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完成设计更新,这多么好啊。可我从来不敢相信这样的观点。修改零件的尺寸是很容易的,问题是我怎么敢改。要敢改,起码必须进行力学分析,否则这个连杆断了怎么办?我们这些学工的人,都完整地学了理力和材力,经过了三、五年的设计工作后,你的这些知识还剩多少?不经常使用的知识就会忘记,不经常使用的原因不是不需要,而是太麻烦:作一根轴的弯扭组合校核还算凑合,你把发动机缸盖分析一下试试。设计质量提不高,许多问题出在这个分析上。看到国外的设计小巧轻薄,而我们的同类设计傻大黑粗,刚度反而不好,原因谁都会说:材料没有用到关键的地方。哪里是最需要材料的关键部位?找不到这个部位,设计仍然是傻大黑粗。可见,应力应变分析在CAD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只有三维设计,才有可能组建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原始数据,进而进行零件几何形状的优化设计。否则就是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多次的台架试验甚至样机考核试验,成本之高、周期之长,是现代市场经济无法容忍的。 机会对每个设计师都是公平的,在需求确定之后,谁先设计出来、谁先制造成功,谁就会有市场,有经济效益。常有这样的情况,按国外造型的一次性打火机,我们再制造一个,注塑完成后,一眼就看出来不一样。为什么?你的注塑模具没有放出足够的局部收缩量。在这个问题上,传统的二维设计毫无办法。 在装配状态下讨论零件设计,使每个工程师都有的梦想。二维设计只能在局部上勉强做到,而三维设计必然能实现这个梦想。

    3.3 能直接进入三维设计吗
    有一个类似的讨论,我们现在的电子类专业大学教学,是半导体原理讲起,之后是二极管、三极管、单管放大、复合放大、小规模集成电路… 这样的顺序讲硬件。然后从二进制、各种进制的转换、机器指令、到一般程序设计… 这样的顺序讲软件。这里强调的是个“体系”。于是,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接触到最新的软件技术,要想接触最新技术,目前可能要在学校学十年,将来技术进一步发展,十五年也不一定毕业。因为“体系”太庞大了,要不怎么叫知识爆炸呢。 实际上,计算机应用技术完全没有必要从二进制学起。一个完全不知道怎样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的人,照样能用好计算机。因为计算机应用的目的就是“将我们已知如何做的事情自动化”,而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是早就已知如何做了的,早就自动化了的,用户已经不必知道和介入这个过程了。如果计算机不能越来越多地接过人类已经确认的工作过程,实现自动化,就不会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统投入使用。 因此,计算机软件应用特色是: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根据你的题目要求,完成想做的事情。至于软件内部究竟是怎样完成的,没有必要去操心。只要你真的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实际上这也不容易)。在软件应用上来说,软件能力有多强,你的应用结果就有多好,完全不必象在大学那样,从二进制学起。 可见,跳过二维工程绘图软件应用阶段,直接从三维设计开始,完全没有问题。当然,在三维建模中要用到的二维图线生成技术,还是必须掌握的。 对于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来说,进入三维设计最大的障碍不是软件应用技术,而是自己的思考方法。由于多年来习惯于二维工程图表达,习惯于读图中一系列规则的使用,对于描述三维模型上各个特征的类型和相互关系,从思考方法上已经生疏。在这一方面,甚至不如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的生接受能力。把自己的思维模式“返朴归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恢复人类本能的三维模型描述,并不算困难,如果在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引导下,会很快达到要求。#p#分页标题#e#